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 预约挂号

就医指南

让爱延续,让生命流动

发布日期:2019-09-05 来源: 作者:朱颖颖 点击: 610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宿命,而遗体的处置,则成为身后的终极关怀问题。《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之,孝之始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死后遗体捐献是不可想象和大逆不道的,但是,当死亡来临,一切终成虚化的时候,我还是希望能够让别人拥有第二次生命,让他人继续创造奇迹,回报社会。我想当时这个主人公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张永福,男,62岁,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叶刘湖村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慢性胃炎等病史,多次就诊濉溪县医院全科医学科。2014年,村里看他家贫困又疾病缠身,特地给他申请了农合贫困救助,并且常去慰问,他经常对自己儿子说,“如果不是政府和共产党对我好,住院和吃药能给报销,要不然根本看不起病,所以我想着一定要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16年一次偶然机会,张永福从电视上看到了关于器官捐献的节目,在四处了解什么是器官捐献后,他向家人表达了自己要遗体捐献的想法,而且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再次生病住院后,张永福担心自己遗体捐献的愿望不能实现就多次催促自己的儿子找捐献的方法,“你一定要快啊,别用不上了”。儿子从网上找到了申请的方法,发现自己是第46万多申请捐献的人,担心轮不到自己捐献,又找到村委会,村委会又联系淮北红十字会,拿来申请卡上填上信息。此后住院,老人家一定会随身携带申请卡,想要第一时间能够捐献。
        “共产党对我们贫苦老百姓,老年人是真好,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对社会有所报答,咱们没其他本身,身上最有用的就是遗体了。希望大家能改变旧观念,造福社会。”老人家不仅自己是这么做的,更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自己的家人,影响着村里扶贫会的参会人员。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会精神的精髓,而遗体捐献行为则是这一精神的体现。自2010年我国启动公民逝世后遗体捐献以来,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据估算,我国每年约有150万名器官衰竭患者,其中30万人适合器官移植。而实际完成公民逝世后遗体捐献仅为2766例。供体太少,需求者太多,我国的遗体捐献事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终将告别这个世界。每一个遗体捐献者的背后,都是生命的无私与超越。穿过死亡之门,死亡成为了生命的升华与接力。遗体捐献,虽然宣告着一个人的死亡,但也意味着更多人的重生。在生命重绽生机的时刻,社会也收获了一份滚烫的文明。让爱延续,让生命流动,回馈社会,让大爱永留人间。(全科医学科朱颖颖)
Copyright © 2018 www.ahssxxyy.com 版权所有 濉溪县医院 皖ICP备19004362号-1    皖公网安备34062102020005号